蝉鸣如潮、蝉尿如雨:显微CT揭秘“最吵生物”的发声结构!
作者:复纳科技
产品: N60, N70, N80
关键词:显微ct,蝉,蝉鸣,无损检测,X射线成像,Micro-ct
日期:2025-08-13

今年不少上海市民通过社交媒体反映,上海的蝉鸣,堪称“蝉灾”!白天叫完晚上叫,根本无法入睡。更有网友表示,在不下雨的炎热夏日,经过大树下,被莫名液体浇了一头,摸到手上舔一下,还是甜的。

 

 

随着“上海蝉灾”、“上海蝉尿如雨”等词条登上热搜,我们不禁思考:为什么今年蝉会“爆发式出现”?蝉鸣为什么格外聒噪?本期小编将借助显微CT技术对蝉的标本进行高分辨率无损扫描,带你深入了解蝉如何“制造”震耳欲聋的夏日蝉鸣。

 

01 蝉灾怎么来的?

 

蝉其实是极少数拥有“周期性爆发”能力的昆虫之一。它们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地下:

 

  1. 从卵孵化成若虫后,就会钻入土中,吸食植物根部汁液;

  2. 地下生活长达3~7年不等,有些周期蝉(如北美17年蝉)甚至超过十年;

  3. 当条件成熟、代际时间一致时,成千上万只蝉会在某一年同时出土,完成蜕皮、鸣叫、交配、产卵,最后死去。

 

 图片来源于网络

 

这就形成了蝉的“大年”和“小年”:在大年,大批蝉同步羽化、鸣叫,城市会陷入“蝉灾”;在小年,蝉出土数量稀少,夏天可能格外安静。

 

据文献资料,上海常见的三种蝉——黑蚱蝉(5年周期)、蟪蛄(3年周期)、蒙古寒蝉(7年周期)。正是因为今年蝉种群到了它们的“爆发年”,再叠加上温湿度适宜、城市绿化丰富,为蝉的孵育和活动提供了理想条件,才出现了密度超标 + 声音爆表 + 空中落雨的“蝉鸣风暴”。

 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 

02 蝉鸣是如何产生的?

 

我们都知道蝉很吵,但你可能不知道,它们的叫声并不是用嘴巴发出来的,而是一套极其高效的“机械振动系统”。

 

雄蝉才会鸣,雌蝉多“沉默”

 

雌蝉基本上没有完整的鼓膜结构,也不会鸣叫。鸣叫是雄蝉用来吸引雌性的“情歌”,也是在宣示领地和驱逐其他竞争者。

 

雄性蝉和雌性蝉的对比示意图 图片来源:香港科学馆

 

蝉的发声器官——鼓膜

 

蝉的发声器官叫做“tymbal(鼓膜)”,不是指我们耳朵里的鼓膜,而是一种位于蝉腹部的硬质膜片结构,具有弹性肋条,能被快速拉动和回弹,从而制造声音。

 

蝉的发声系统通常包括三部分:

  1. 鼓膜(tymbal):主振动部件,相当于“扬声器震膜”;

  2. 发声肌(tymbal muscle):负责牵拉鼓膜,类似一个高频机械手;

  3. 共鸣腔(resonating cavity):增强音量,相当于天然扩音器。

 

蝉的发声器示意图 图片来源于文献【1】

 

每次肌肉的快速收缩和释放,都会让鼓膜内陷—回弹,发出“啪、啪”的声音。快速连发,就成了“吱吱吱”的连续鸣叫。

 

视频来源:香港科学馆

 

这种结构的效率极高,几毫米大小的昆虫,发出的声音却可以高达 100 分贝以上,相当于人类嘶吼或地铁驶入车站的音量!

 

03  显微CT揭示:蝉的发声器官结构有多复杂?

 

我们用 Neoscan N80 高分辨显微CT扫描了蝉类标本,通过显微CT,我们得以观察蝉的发声器官在三维空间中的真实位置、形态和差异:

 

  1. 鼓膜肋条清晰可见:在显微CT图像中,鼓膜显示为带有数条并列肋条的薄膜状结构,排列整齐,形似手风琴。这些肋条决定了鼓膜的弹性与振动频率,是声音的“根源”。

     

  2. 发声肌与鼓膜紧密连接:显微CT 能够分辨出发声肌的位置,它们沿着腹部内壁分布,连接至鼓膜下方。肌肉每次收缩就拉动肋条凹陷,发出一声。

     

  3. 共鸣腔扩声结构明显:显微CT 图像还显示蝉腹部内部为一个中空共鸣腔,其结构犹如音箱,起到放大音波的作用。

 

使用 Neoscan N80 显微CT扫描福尔马林浸泡的雄蝉标本

使用 Neoscan N80 显微CT扫描福尔马林浸泡的雄蝉标本,内部“V型”鼓室肌及中空共鸣腔清晰可见。

 

使用 Neoscan N80 显微CT扫描干燥的雌蝉标本

使用 Neoscan N80 显微CT扫描干燥的雌蝉标本,图像清晰显示雌蝉没有鼓膜结构,无法发声。

 

了解更多显微CT制样方法、如何扫描蝉以及更详细的扫描与重构结果分析,欢迎预约我们的三点半直播,为您在线揭秘蝉鸣的秘密!

 

04  蝉鸣虽扰人,却是自然的奇迹

 

我们常听蝉鸣,却很少见过蝉鸣的“样子”:从几毫米的腹部空间中发出如此强烈的声音,仅靠机械式肌肉拉动和膜片震动完成,全靠进化打造的“生物喇叭”,没有声带、没有电源,却几乎做到了极致效率。显微CT技术让声音变得可视化,让“噪音”背后的结构被看见。

 

当我们换个角度看待蝉鸣,或许就能多一点理解,少一些烦躁。这个夏天,不妨听一听窗外的“夏日交响”,想象每一声“吱吱”背后,那一块块在振动的蝉鼓膜。

 

获取更多 Neoscan 高分辨显微CT的产品详情和应用案例,欢迎联系我们:400 857 8882

 

参考文献

 

【1】Nahirney, Patrick & Forbes, Jeffrey & Morris, H. & Chock, Susanne & Wang, Kuan. (2006). What the buzz was all about: Superfast song muscles rattle the tymbals of male periodical cicadas. FASEB journal :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. 20. 2017-26. 10.1096/fj.06-5991com.

 

往期推荐 

// 1

它凭什么成为显微CT 中的“爱马仕”?科研人都在用的比利时 Neoscan 显微CT 揭秘!

// 2

重磅发布 | NEOSCAN NXL 台式大仓显微CT——专为“大尺寸+高密度”样品而生!

// 3

全球首款台式纳米 CT——NEOSCAN N90 震撼登场!

// 4

高分辨无损成像 | 显微 CT 技术及其应用分

 

扫码关注我们

您想了解更多信息
请关注我们公众号

Reserved information
预留信息

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产品信息,请填写以下信息下载产品手册, 我们收到您的信息后将第一时间回复您。

  • *
  • *
  • *
  • *